科学用眼,远离近视
据说宋代大文豪欧阳修、苏轼都是近视,而明代有人做了一首诗嘲讽近视眼:“笑君双眼太稀奇,子立身旁问谁是?日透窗棂拿弹子,月移花影拾柴枝。因看画壁磨伤鼻,为锁书箱夹着眉。更有一般堪笑处,吹灯烧破嘴唇皮。”
古代近视者很少,《笑林广记》收录了很多笑话嘲讽近视眼。正因为人少,才被嘲笑。为何古代近视眼少?一是古代读书识字的人少,这就决定了古代不存在形成近视眼的大环境,患近视的风险和概率都很低。二是古人读书大多使用自然光源,晚上点灯熬油读书的人不多。三是古人书写用的毛笔比较长,眼睛距字的距离较远,写的字也相对大些,客观上起了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即便是到了新中国成立后,近视的人依然不多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我国儿童近视率占15%至20%,已经有抬头趋势。国家开始推行课间做眼保健操,“为革命,保护视力,预防近视,眼保健操开始……”成为一代人的记忆。
上世纪90年代读小学、初中时,近视眼仍是少数派,谁要戴副眼镜,都会被取外号“小四眼”之类的。
而国家教育部、卫计委的近期调查表明:目前我国有4亿多近视患者,其中青少年已成“重灾区”:小学生近视率在30%以上,中学生达70%,大学生达到90%,上升势头迅猛。今世进士尽是近视,果然是一语成谶!
青少年近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,与应试教育制度有关,长时间近距离阅读、不健康用眼等让眼睛很疲劳。由于电的普及,夜晚用眼机会大幅增加,且睡眠时间很晚,上世纪70年代,人们往往天黑不一会儿就休息了。另外,人造光线如手机屏幕、显示器、投影灯对视觉都有影响,从进化角度来讲,人眼适应的是太阳照射的自然光。近视发病,一是先天遗传因素,二是后天环境因素。对于中国人来说,基因还是那个基因,可环境变化实在太大了!
近视眼从少见到普遍,反映了时代的变迁。近视眼从被嘲笑的少数派,到如今见怪不怪,真是一种无奈!武汉视佳医眼科提醒:科学用眼,远离近视。
- 来源:武汉视佳医眼科
- 时间:2019-02-12 15:37
- 用户关注:
如想了解更多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相关信息,可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咨询,武汉视佳医医院眼科专家将会热心详细地为您解答,给你专业、详细的答案,如果您需要医生不想排队,您也可以在这里提前预约,我们会为您安排免费挂号。请点击在线咨询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027eye.com/huyanzhidao/1334.html,若转载请注明出处
- 上一篇:谈谈高度近视的危害
- 下一篇:放宽心对眼睛矫治也有好处